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中心» 中草药研究与利用中心» 中心成员

中草药人员简介.docx

高锦明简历

高锦明,男,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教学名师。先后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后”,2009年获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2014年陕西省化学优秀工作者奖,以及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专家。

现任陕西省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资源化学与可持续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化学及资源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菌物学会菌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化生类工作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化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药学会常务理事;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会审)、陕西省陕南中药产业发展专家顾问。现任《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及《生物质化学工程》编委。

学习、工作经历

1986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专业,1998年7月硕士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资源化学专业,2001年8月获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6年及2007年至2008年在加拿大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和博士后。

研究方向

1、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天然活性成分结构改造与功能研究

2、基于靶蛋白结构的天然产物结构修饰与构效关系

3、新型小分子神经生长因子NGF类化合物发现与药物开发

4、天然产物的生物转化、生物合成与调控

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等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

教学科研成果

近年来,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项(授权30项),获省部级一、二等奖4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主编教材专著6部。负责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植物化学》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天然产物化学》。在Chem. Rev.、J. Am. Chem. Soc.、Nat. Prod. Rep.、Org. Lett.、Chem. Commun.、Eur. J. Med. Chem.、J. Nat. Prod.、J. Agric. Food Chem.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0多篇。ESI高被引论文4篇,连续两年入选ESI "中国高被引学者"。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陕西杨凌西农路22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

邮编:712100

电话:029-87092335邮箱:jinminggao@nwsuaf.edu.cn


董娟娥简历

一、个人信息

董娟娥,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科学系主任,植物学博士点负责人。1991年本科毕业于西北林学院,200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研究中心。2009和2010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日本杜仲研究会会员,陕西省中药产业联盟专家委员,陕西省中药研究会理事,陕西省中药协会顾问委员,陕西省药学会中药、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宁夏固原中药产业发展高级顾问。曾入选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骨干支持计划”。

二、研究方向

1. 植物次生代谢调控:通过反向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理论与手段,解析丹参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

2. 中药材生产质量控制:研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与优良品种筛选、活性成分评测、中药材轻简化栽培、中药材指纹图谱与质量评价、中药材生产质量控制等。

二、承担的主要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a2+介导水杨酸调控丹参丹酚酸B生物合成机制研究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H2O2对水杨酸诱导丹酚酸B生物合成的响应及作用机制

3.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林下五味子、猪苓优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计划子课题:杜仲主要活性成分高效提纯技术研究

5.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重大项目子专题:秦巴山区林药资源泛素化筛选与规范化栽培

6.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多指标杜仲活性成分提取技术研究

四、主要研究进展

致力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中药材生产质量控制和天然产物提取利用研究。以丹参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其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规律和代谢途径的基础上,运用植物次生代谢基因工程手段进行次生代谢调控,提高和控制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含量,实现中药材生产的“真实、有效、稳定、可控”目标。

以水杨酸为诱导子,探讨诱导子促进植物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的机制。水杨酸诱导显著提高了丹参酚酸类化合物的合成积累量,激活了H2O2和Ca2+信号事件,调控丹参次生代谢。基于丹参基因组,鉴定到6条SmMAPKKKKs、83条SmMAPKKKs、9条SmMAPKKs和18条SmMAPKs基因。其中SmMAPK3正调控丹参酚酸合成,并受上游激酶(SmMAPKK2/4/5/7)和磷酸酶(SmPP2C14)调控,下游通过脱落酸、茉莉酸、生长素信号通路调控酚酸类物质积累。其中生长素信号通路的SmARF1直接与SmPAL1的启动子结合并抑制SmPAL1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丹参毛状根酚酸类化合物的积累。SmMAPK3特异性磷酸化SmARF1,抑制SmARF1的转录抑制活性,促进SmPAL1基因的表达,调控丹酚酸B的生物合成。CPK具有Ca2+结合位点和Ser/Thr蛋白激酶结构域,钙离子结合后激活CPK,进而发生蛋白磷酸化,调控丹参酮生物合成。

五、近期研究成果

代表论文:

  1. Yongfeng Xie, Meiling Ding, Xuecui Yin, Guanfeng Wang, Bin Zhang, Lingxiang Chen, Pengda Ma, Juane Dong. MAPKK2/4/5/7-MAPK3-JAZs modulate phenolic acid biosynthesis in Salvia miltiorrhiza. Phytochemistry, 2022, 199: 113117

    Xingneng Wei, Xiaoang Yang, Aolei Ma, Junhua Zhang, Pai Peng, Juane Dong. Fullerene C60/Eucommia ulmoides rubber nanocomposite films with excellent UV-blocking performance for controlling wheat scab fungus. 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 2021, 162: 113301.

    Xingneng Wei, Pai Peng, Feng Peng, Juane Dong. Natural polymer Eucommia ulmoides rubber: A novel materi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21, 69: 69, 3797-3821.

    Yichun, Yang, Pai Peng, Qing Yang, Dongmei Wang, Juane Dong. Fabrication of renewable gutta percha/silylated nanofibers membrane for highly effective oil-water emulsions separation,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20, 530: 147163.

    Bin Zhang, Xueying Li, Xiuhong Li, Zhigang Lu , Xiaona Cai, Qing Ou Yang, Pengda Ma, Juane Dong*. Lipopolysaccharide Enhances Tanshinone Biosynthesis via a Ca2+-Dependent Manner in Salvia miltiorrhiza Hairy Roots. Internar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20, 21: 9576

    Ruihong Wang, Han Jiang, Ziyun Zhou, Hongbo Guo, Juane Dong*. Physiological and 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 molecular mechanism in Salvia miltiorrhiza leaves of near-isogenic male fertile lines and male sterile lines. BMC Genomics, 2019, 20:780

    Tianlin Pei, Pengda Ma, Kai Ding, Sijia Liu, YanyanJia, Mei Ru, Juane Dong, Zongsuo Liang. SmJAZ8 acts as a core repressor regulating JA-induced biosynthesis of salvianolic acids and tanshinones in Salvia miltiorrhiza hairy roo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18, 69(7): 1663-1678.

获得专利:

  1. 一种杜仲胶/硅烷化纤维油水分离薄膜的制备方法(201910701421.X)

    一种连续提取沙棘籽中活性成分的方法(ZL 2015 1 0800639.2)

    一种金针菇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ZL 2016 1 0866005.1)

    一种金针菇曲奇饼干及其制备方法(ZL2016 1 0478824.9)

    一种杜仲花叶茶及其制备方法(ZL 201110067575)

    一种丹酚酸B的超声波提取方法(ZL 2009 1 0022371.9)

    一种脱除杜仲叶苦涩异味的方法(ZL02139406.7)

    绿色杜仲雄花茶的制备方法(ZL200510042883.3)

出版著作和教材:

  1. 植物次生代谢与调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杜仲茶营养评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3. 丹参规范化生产,科学出版社

4. 风靡全球的杜仲健康新理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5. 药用植物繁育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获得奖励:

  1. “杜仲新品种选育与次生代谢物深度开发利用”,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秦仲1–4号杜仲良种选育与次生代谢物深度开发利用”,陕西省林业厅科技进步特等奖

    “20种大宗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的推广”,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

    “创建产学研基地,加强学生实际认知能力培养”,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通讯地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陕西省杨凌高新农业示范区西农路22号

邮编:712100

邮箱:dzsys@nwsuaf.edu.cn


曹蔚简历

曹蔚,女,教授,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药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硕士一级学科点负责人;陕西省学科评议组/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兼任陕西省生理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药理学会理事、陕西省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学专委会副主委、陕西省药理学会分子药理学专委会副主委等。

学习、工作经历

2000年获西安交通大学药学专业学士学位;2003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生药学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获第四军医大学药理学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任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讲师。2012年至2013年于加拿大湖首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入选第四军医大学“精英人才库”青年英才,破格遴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16年11月作为引进人才入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中药药理学及糖苷类新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项;在Basic Res Cardiol、CarbiohydPolym、Oncogenesis和Free RadicBiol Med等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62篇;主编、副主编《药用植物学》、《分子中药研究与方法学》等教材、专著8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美国发明专利13项。

重要成果

1.中成药功效成分的系统表征及其应用研究.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

2.椒目的功效成分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5

3.基于谱效关键技术建立中药科学质控标准及应用研究.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2

4.当归和大黄多糖的应用基础研究.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7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陕西省杨凌高新农业示范区西农路22号

邮编:712100

邮箱:caowei@nwafu.edu.cn


张存莉简介

一、个人简介

教授,博生导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草药研究与利用中心副主任,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经济林协会加工利用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膳食纤维技术分会委员,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牛蒡产业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药学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酵素标准委员会委员,陕西五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佛坪县经济社会发展顾问,陕西全昌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心高级研究员,山东滨海区高层次人才智库专家,江苏丰县牛蒡产业发展顾问,2019年、2021年宁强三区人才。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子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子课题、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5项省部级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研究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SCI 1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杨凌高新农业示范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主编参编著作6部。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1.2.基于肠道菌群学说,中药降糖、降脂、降压等系列保健食品和药品研发。

二、研究方向

1.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优化改造和作用机理研究。

2.基于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后生元、肠道微生态学说,研发中药降糖、降脂、降压、便秘、解酒护肝、肠道健康等系列酵素本草饮料、保健食品和药品研发。

3.新型油菜甾醇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现、合成、机理及其产品开发

三、主持科研课题

1. 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漆树活性物提取的关键技术与利用研究--“漆树丰产经营与精细产品开发技术研究”子课题(2017YFD0600705),2017.7-2020.12(36万元)

2. 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猕猴桃产业链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示范-猕猴桃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发及其应用(2017050NC/NY009),2017.01-2019.12(6万元)

3.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作物生境过程中的光能利用(K301021305),2013.1-2017.12,2013.01-2017.12(30万元)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0540 ):6-酮型甾体皂苷的结构修饰及其增强苗木抗性构效关系研究,2011.1-2013.12(37万元)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0003):拉肖皂苷元的结构修饰及其引发林木种子逆境生理效应研究,2009.1~2009.12(9万元)

6. 陕西省农业攻关(2011K02-03):新型高效植物生长剂及保水剂研制,2011.06~2013.07(5万元)

7. 西安市科技局(NC1121):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2011-2013(6万)

四.著作

1.《果品贮藏与加工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12. 主编

2.《蔬菜贮藏与加工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08. 主编

3.《药用植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参编4.《功能性食品》,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十五”规划教材,2021. 参编5.《园艺产品贮运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参编6.《食品杀菌新技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参编

五.发明专利

(1)从黑刺菝葜植物中制备拉肖皂苷元的方法(ZL2007101199224.X),2011

(2)生物酶催化法提取拉肖皂苷元的方法(Zl2008100117533.5),2010

(3)酶法制备黑刺菝葜总皂苷提取物的方法(ZL2008100117535.9),2010

(4)一种测定黑刺菝葜或其制剂中皂苷元含量测定方法(ZL200810150591.5),2011

(5)一种枳具总黄酮的制备方法(ZL2008 10150589.8),2013

(6)拐枣不溶性膳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ZL200910022419.6),2011

(7)拐枣澄清果汁及其制备方法(ZL200910022420.9),2009

(8)从枳具中提取生物碱的方法及枳具生物碱的纯化方法(ZL201010000965.2),2012

(9)一种沙棘种子的播前处理方法(ZL201010170260.5),2012

(10)山茱萸可溶性膳食纤维及其膳食纤维饮用水的制备(ZL201110122518.9),2012

(11)山茱萸不溶性膳食纤维(ZL201110122520.6),2012

(12)一种油松种子的水引发方法(ZL20101017490.4),2012

(13)一种山茱萸保健果汁饮料加工方法(ZL201110122521.0),2012

(14)6-酮-22-甲氧基呋甾烷类甾体皂苷及其应用(ZL201410040834.5)2015

(15)一种新化合物及其应用(ZL201410040867)2015

(16)一种食品化学法制备非过敏漆酚的方法及其产品(201911132244.4)

(17)一种生物化学法制备非过敏生漆或漆酚的方法及其产品(201911132220.9)

(18)Method for preparing non-allergic raw lacquer or urushiol by biochemical method and its products(澳大利亚革新专利号:2020103121)

(19)Preparation of non-allergic urushiol by a food chemical method and its products. 澳大利亚专利受权号:2020103370

六、代表性学术论文

在Steroids, Molecular Biosystems和Phytochemistry Letters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SCI收录20多篇。

1. MengjuanShi,Cunli Zhang*,Ivan Fan Xia. etal.Maternal dietary exposure to selenium nanoparticle led to malformation in offspring.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156 (2018) 34–40.

2. Beilei Lei, NingjuanHeng,Xiaoxue Dang, Jiyuan Liu, Xiaojun Yao and Cunli Zhang*.Structure based in silico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ly non-steroidal brassinosteroids mimics. Molecular Biosystems, 2017. 13(7): 1364-1369.

3.JinnaLiua,Di Zhang, Xiaoyu Sun, Tingle Ding, Beilei Lei, Cunli Zhang*.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brassinosteroids and their agricultural practical usages.Steroids, 2017 (124) 1–17

4.Wang Q, Xu J, Liu X, Gong W, Zhang C. *(2015). Synthesis of brassinosteroids analogues from laxogenin and their plant growth promotion. Nat Prod Res. 29(2):149-57

5. Xu, J ; Feng, SX; Wang, Q ; Zhang, M; Zhang, CL*(2014). A new flavonoid glycoside from the rhizomes and roots of Smilax scobinicaulis. Nat Prod Res. 28(8) :517-521

6. Zhang, Cun-Li; Feng, Shi-Xiu; Wang, Qi(2014).Flavonoids and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Smilax scobinicaulis. CHEMISTRY OF NATURAL COMPOUNDS 50(3);254-257

7. Zhang, Cunli; Feng, Shixiu; Zhang, Lanxi(2013). A new cytotoxic Steroidal saponin from the rhizomes and roots of Smilax scobinicaulis. Nat Prod Res. 27(14):1255–1260

8. Zhang, Cun-Li; Gao, Jin-Ming; Zhu, Wei(2012). Steroidal saponins from the rhizomes and roots of Smilax scobinicaulis.Phytochemistry Letters 5(1):49-52

9. Zhang, Cun-Li; Guan, Hua; Xi, Peng-Zhou(2010). Anthraquinones from the Roots of Prismatomeristetrandra.Natural Product Communication 5(8):1251-1252

10. Zhang Cun-li,Shao Yi-tian,Zou Yong,Cao Ying-li.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e of insoluble dietary fiber from marc of Thunb.Chemistry and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2010,30(4):59-64

11. Jinna Liu, ZiheZha, Xiaoli Liu, Cunli Zhang ∗(2021),Laxogenosides Enhance Yield and Quality of Raphanussativus L.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 .Journal of Biobased Materials and Bioene(15):542–547

12.Yuchan Deng, Jiaqi Wang, Annan Zhang, Zhaoju Zhu, SipeiRen, Cunli Zhang*and Qiang Zhang*(2022),Metabolomics Mechanism and Lignin Response to Laxogenin C, a Natural Regulator of Plants Growth,Int. J. Mol. Sci. 23, 2990

七、社会服务

1. 2020.7.21 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老师做《保健食品研发与审

评》学术报告。

2.2020.11.14 在第二届生漆科学与漆艺传承研讨会上做报告《生漆脱敏技术及其利用研究》,并与陕西龙头国漆公司达成初步合作协议。

3.执行国家医疗保障局人事司分配我校扶贫办任务,于2020.5.31、6.8和6.20 为在山东济南举办的定点扶贫县干部培训班进行授课,宣传中医药及中药加工技术和发展趋势。

4.2020.6.11 赴我院扶贫点合阳何家庄,为当地药农进行中药加工原料及技术培训授课。

5. 指导公司完成全国第一家年产1000吨酵素自动化生产线一期已经投入使用。

6 .指导公司投资450万元建成检测与研发中心获批“汉中市重点实验室”。

7. 指导公司于2021年8月16日获批食品饮料类生产许可证。

8.目前公司研发团队已经完成了5个系列14个复方产品、52单方产品的相关实验研究并陆续投入中试生产。

9.已经完成中药酵素生产工艺技术由实验室工艺到大生产工艺技术的转化,其中葛根酵素、金荞酵素、参竹酵素、葛茯酵素、桑黄酵素、金菊酵素、桂荷酵素、眀薏酵素,天麻酵素等9个产品陆续上市,获得消费者好评。

10.带领公司技术团队于2021年8月16日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GBT19001-2016、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体系认证。

11. 根据GB/T 19001-2016/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7341-2009《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国家认监委2018第17号公告:《国家认监委关于更新《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依据的公告》(《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补充1.0》)、GB/T 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食品卫生通则》[CAC/RCP1—1969,Rev.4-2003]、《HACCP体系及其应用准则》[Annex to CAC/RCP1-1969,Rev.4-2003],并结合本公司管理文件及公司实际情况建立质量及HACCP一体化管理体系,制定了本公司QH方针和目标、管理体系过程、过程关系及其控制方法,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进行风险管控,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质量和HACCP体系,确保公司产品合格。

12. 帮助公司完成“孝淳守元”和“羌臻”商标注册获批并申请了版权保护。

13.指导公司建成万亩生态药材种植基地为酵素原材料提供了坚强保障,公司坚持按照政府的产业发展方向,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林下药业示范基地,着力提升林下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水平,带领药农增收致富。2016—2020年,公司已在鹰嘴岩投资7500余万元建成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5000余亩,其中种植淫羊藿2300亩、重楼1500亩、汉中参叶800亩、苍术200亩、黄精200亩。截至目前,公司已与农户签订合作种植协议500余亩、用工合同600余份,达成参股意向多件,广大农户参与支持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累计带动并助推10个贫困村350户1036人增收脱贫,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八、科研获奖

2020.8.23 作品《素锦华服-基于阳离子型接枝改姓壳聚糖的新型防螨抗菌纺织面料》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成果奖创业类指导教师特等奖。

2020.8.23 作品《艾眠科技-天然植物臻萃驱蚊产品的开发》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成果奖创业类指导教师三等奖。

2020.9 指导杨子昂等同学的作品《素锦华服-基于UL分子重构技术的新一代防螨抗菌纺织面料》在第十届“挑战杯”陕西生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银奖。

2009年“沙棘资源无废弃物综合利用及系列产品开发研究”获杨凌示范区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0年“沙棘资源无废弃物综合利用及系列产品开发研究”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八、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陕西杨凌邰城路22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

邮编:712100

电话:13772178964

邮箱:cunli_zhang@nwsuaf.edu.cn